2家建材企業被列入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
|||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 |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15日|||
摘要:
為加強警示宣傳,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自動監控領域6個典型案例,其中建材行業2個,分別為湖北宜昌市湖北帝緣陶瓷有限公司涉嫌篡改自動監測數據排放大氣污染物案和山西臨汾市堯都區涌溪新型建材廠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 |
|||
為加強警示宣傳,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自動監控領域6個典型案例,其中建材行業2個,分別為湖北宜昌市湖北帝緣陶瓷有限公司涉嫌篡改自動監測數據排放大氣污染物案和山西臨汾市堯都區涌溪新型建材廠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
據了解,
宜昌市生態環境局立即行動,成立執法專班,并提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聯合辦案,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奔赴現場?,F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將原本在生態環境部門管理要求下已經切斷的旁路管線重新封包恢復使用,并非法設置三通閘閥,在瓦線生產線干燥及燒成工段的窯爐排氣管道上形成旁路,旁路盲板處于開啟狀態,通往脫硫塔的盲板處于關閉狀態,旁路廢氣繞過自動監測設施直接排放至廠房頂部外環境。 生態環境監測人員對該公司瓦線窯爐旁路廢氣排放情況開展監測,根據現場手工監測結果和同一時間段該公司煙氣脫硫塔在線監測結果對比分析,設置旁路后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未經處理,繞過自動監控設施監控,排放濃度差異大,監測數據失真,涉嫌通過“旁路排放,逃避自動監控設施”篡改監測數據。 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方法》第四條第四項的規定,判定該公司上述行為屬于篡改監測數據情形,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第二款之規定。該公司作為重點排污單位,通過篡改監測數據逃避監管方式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涉嫌環境污染犯罪。2023年3月21日,當陽市公安局受理該案并對該公司瓦線生產線負責人張某某取保候審,7月24日,當陽市公安局將該案移送當陽市人民檢察院,并將該案列入公安部督辦案件。 2023年3月22日,臨汾市生態環境局堯都分局執法人員通過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發現,臨汾市堯都區涌溪新型建材廠二氧化硫數據近期一直處于較低值。執法人員立即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現場發現自動監測站房內污染源自動監控分析儀表上二氧化硫數據與工控機、數采儀數據不一致,相差約55mg每立方米。 執法人員隨即現場調取工控機煙氣自動監控運行系統,發現運行數據庫中二氧化硫函數公式出現“-55”的設定,導致二氧化硫測量值比上傳至生態環境部門的數值小55mg/m3。 經調查證實,該公司當日脫硫塔水泵故障,二氧化硫數據升高,該公司環保負責人擔心出現超標數據,自行進入監測站房,修改了工控機上的二氧化硫函數公式,造成生態環境部門監控中心接收的數據無法反映企業真實排放情況,涉嫌篡改自動監測數據。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之規定。2023年3月27日,臨汾市生態環境局堯都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將案件移送至堯都縣公安局。目前,公安機關已對該公司環保負責人予以刑事拘留。2023年5月31日,臨汾市生態環境局堯都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條第三項之規定,對該公司處罰款57.7萬元。 據悉,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持續組織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結合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檢查,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健全監管機制、實施智能查重、強化靶向監管、加大處罰力度、推動行刑銜接,查處了多起涉嫌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的案件,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和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的決心。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