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增長迅速,未來發展空間大 |
|||
來源:中國環境 |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18日|||
摘要:
隨著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共識,近年來,關注可持續發展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發展迅速。 |
|||
隨著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共識,近年來,關注可持續發展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發展迅速。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秘書長彭華崗曾引用過一組數據表明ESG投資未來的廣闊市場,“預計到2025年,ESG投資規模將達到53萬億美元,占全球在管資產投資總量的1/3?!?/p> 這也意味著,未來,越來越多的投資將不僅僅關注企業的利潤與財務回報,而是對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各方面表現進行綜合考量。對企業來說,ESG 做得好,或許會成為未來企業尋求差異化的突破口,也可能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ESG投資已成國際投資市場的重要策略 目前,由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首次提出的ESG理念,正日漸成為投資者評估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甚至被視為企業的“第二張財報”。因此,以金融機構為端口持續推動經濟和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當前, ESG投資已成為國際投資市場主流策略之一,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已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教授施懿宸告訴本報記者。 據施懿宸介紹,就全球范圍內可持續投資資產而言,目前,各國主權基金(指由一些主權國家政府所建立并擁有,用于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產或基金)積極入局踐行ESG投資,成為推動ESG投資的重要力量。例如,2020年,美國可持續投資資產規模占比最大,為48%,其次是歐洲,可持續投資資產規模為34%。 而全球投資機構,特別是像養老、退休金等公共投資領域,都非常關注“負責任投資”。截至2023年7月,全球范圍內已有5378家機構或組織簽署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其中包含728家資產持有或管理的機構,主動參與到ESG投資市場中。 作為投資人及金融機構了解企業信息的重要參考依據,ESG 報告的質量越高,企業獲得的投資機會就更大。 “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只有更全面、清晰的了解企業環境信息數據,才能更好地識別和管理氣候風險,最終會將資金真正投入到那些有助于全球低碳轉型的創新綠色領域?!盡SCI(明晟公司)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告訴本報記者,往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現在正逐步內化為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企業低碳轉型的進程與雄心正逐漸成為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以及全球投資者構建投資組合的重要考量指標,這意味著企業的氣候和碳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融資。 企業有明確、可量化的轉型目標更受資本青睞 企業做好ESG相關工作,不僅有助于樹立企業形象,掙了“面子”,也能得到更多資金支持,有了“里子”。 記者了解到,ESG投資,不僅考量企業E(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污染以及環境治理等角度)的部分,更會考慮S(人力資本、產品責任、產品質量等角度)和 G(公司內部治理、公司行為和股東利益保護等角度)部分。 目前,E的部分在全球范圍內獲得的關注度較高,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急需為此做出行動的問題。在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無疑是推動ESG投資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催化劑”。 相關投資、金融機構是否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是否將資金投在了堅持綠色低碳的企業,即通過ESG三個維度,考察企業中長期發展潛力,找到既創造股東價值又創造社會價值、具有可持續成長能力的投資標的。 目前,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承諾實現投資或者信貸組合的凈零排放。同時,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行業組織和監管機構要求金融機構對外披露其投資或信貸組合的碳排放水平及開展氣候風險影響的情境分析。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者如何將管理ESG和氣候風險與機遇融入企業戰略,尤其是通過開展ESG 工作促進企業低碳減排,將成為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中的重要部分。 王曉書指出,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有明確的、可以量化的碳中和轉型目標并有切實行動作為支撐的企業,會更加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青睞。 “根據我們不同的策略,每家公司必須要有至少25%—50%的收入來源,是跟可持續發展或者跟環境策略有關的業務才可以納入我們的投資范疇?!盜mpax亞太區ESG及可持續投資主管李睿坦言。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